2018年3月28日

2018年3月14日

談睡眠、一日之節律

談睡眠、一日的節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臨床心理師 蔡涵茵

在我們開始談為什麼要如何作息之前,要先介紹一下睡眠的運作。大家都知道透過一夜好眠可以修復身體,感覺精神好,但是人是如何「睡著」呢?

人類的大腦中,有兩個部分掌管睡眠:第一部分是睡眠驅力,睡眠驅力就如同一個人能吃飯的量,一個人能睡多少,在成年後大致都已穩定;第二部分是生理時鐘,控制著睡與醒的節律。睡眠生理時鐘在大腦的中樞,透過視網膜感光與松果體的聯繫,來控制體內褪黑激素分泌的時間,同時也影響到體內其他生理活動的節律,包含體溫、內分泌系統、消化系統等。因此,當我們每天累積足夠的睡眠驅力時,我們開始想睡;到了褪黑激素分泌的時間,也會開始想睡。因此,想要擁有最佳的睡眠,應是睡眠驅力與生理時鐘搭配的恰恰好。

人體內的生理時鐘雖然有自然之節律,但也隨著外在每日光線抑制褪黑激素來重新設定校準生理時鐘。除了外在光線之外,睡醒的作息、社會線索等也都會影響睡醒的節律。生理時鐘的設計是較適合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生活形態,每天早晨固定時間的光照如同幫助我們重新設定內在生理時鐘,不穩定的作息或光照時間則容易讓生理時鐘失調。例如,週末晚睡晚起的生活形態便會造成生理時鐘往後延遲的現象,而到週日不易入睡,週一有起床的困難。此外,晚上過多的光照也會抑制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,原則上睡前使用亮度較低或低色溫的光源,除了增加睡意外,對後續的睡眠也很有幫助。

當去除掉光線、時鐘等外在因素影響時,生理時鐘會有越來越往後延遲的傾向,因此要晚點睡通常比提早睡容易。如果上床的時間經常不固定,生理時鐘也容易往後延遲,造成晚上睡不著,早上爬不起來的情形。此外,生理時鐘雖然有彈性,但也有其限度,要提早半個小時、一個小時可能不是太難,但倘若生理時鐘改變太大,例如:提早一至兩小時上床睡覺,則可能會有無法入睡的情形,就會形成假性失眠。

理想的狀態底下,我們應該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回到家也不會持續有強烈的光照設備,讓我們的大腦錯以為白日尚未結束。但時代轉動快速,我們的身體跟不上這時代的新時間,有時我們想跟著不同時區的時間前進,有時又想把一天改成28小時,最終的結果,使得身體疲憊又睡不著,若你同我一樣,曾為此煩惱,請你試著依照下述原則調整:
1. 作息混亂的朋友,找出相對固定的睡眠時段至少6小時,原則是入睡時間可以晚,但晚起不超過2小時,感覺疲倦可以在下午3點以前補眠,儘量不要超過30分鐘。
2. 夜貓工作者,仍請儘量固定睡眠時段,白日避免光照,可以戴上墨鏡拉下窗簾,試著過著歪國人的生活,但若您發現身體嚴重失調,也請不要留戀,換個工作吧,熬夜這事很講天份的!
3. 週間睡少少,週末好想睡到飽?若您週六早上睡到飽,請記得週六晚上不要勉強自己準時上床,做足了放鬆的準備,感覺想睡時再上床,並且週日早上準時起來走出門照光30-40分鐘(註),如此一來將會感善週一疲倦又憂鬱的感覺喔!
4. 若因一陣子的忙碌工作已經變成晚睡晚起,試著每天早起半個小時,緩慢的調整,先調整起床時間,再提早入睡時間。
5. 若您時常在外地出差旅行,配合當地的時間起床照光,避免在當地時間下午或晚間過度補眠。

上述的現代生活的小建議都只是試著讓身體配合社會的節奏,但請記得,有好的生活品質,才會有好的工作表現,睡飽精神好大腦才能有效率地工作,同時也能減少意外的發生。終究是人在做工作,照著操作手冊好好照顧身體才能保用久久喔!

註:照光指的是視網膜接受到光線,並非「曬太陽」,同時也要避免眼睛直視太陽,光照在2500lux以上會有較明顯的效果,約略是清晨朝陽的照度。

蔡涵茵心理師是診所特約心理師,是睡眠醫學會認證的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員』,過去相關經歷如下:
1.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員訓練  課程講員
2. 『睡眠321網站』 執行編輯
3.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睡眠中心 臨床心理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