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衛教資訊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衛教資訊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5年4月7日

診間問答:第5集 吃這藥物會上癮嗎?

C:代表個案
Dr:代表醫師
經過一段時間的詢問病史之後,到了討論藥物的時候,個案需要幫助抗焦慮、抗憂鬱、以及睡眠的藥物。
C: 吃這個藥物會上癮嗎?
Dr: 你擔心的是、、、、
C: 人家常常說不要吃藥,因為吃了抗憂鬱的藥物,或是安眠藥,會上癮,變成不吃不行!
Dr: 你現在的狀況是不吃不行沒錯,這也是你努力了一段時間沒辦法,過來求診的原因。藥物先協助你達到平衡,恢復自我調適的能力,之後就看是否可以自我調適,才知道是否可以減少藥物。
Dr: 酒會不會讓人上癮?
C: 、、、、、(思考中)
Dr: 上癮的是酒本身,還是人?
C: 是人!
Dr: 這就是了!不良的飲酒習慣,會造成上癮。同樣的,藥物的部份,如果你是不良的服藥習慣,例如:睡不著就多吃一顆,心情不好就多吃一顆,這樣就會造成上癮;如果你是完全按照醫師指示服用,就不會有上癮的問題!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基本上,在大眾流傳、網路流傳關於使用精神科/身心科的藥物的評論,很多都是扭曲的。
任何藥物,如果不是在醫師指示服用,都是不適當的;如果是在醫師指示之下服用,而非自己增加,稱不上上癮。

有一定比例的憂鬱症患者,需要長期服用抗憂鬱藥物,這時候並非用上癮的觀點來看。就好像高血壓的患者,已經無法藉由其他方式來將低血壓,而需服用高血壓的藥物;一些憂鬱症個案,其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不平衡,需要抗憂鬱的藥物來協助,而需要長期服用,這是屬於醫療的需要。

2025年3月16日

診間問答:第4集 我可以補眠嗎?

失眠是門診蠻常碰到的主訴
排除了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失眠,例如:焦慮、憂鬱、最近重大事件、、、、等,部分個案只有失眠這個問題。

C: 醫師我可以補眠嗎?
Dr: 你會這樣問,應該有嘗試過,結果如何?
C: 結果也是睡不好!
Dr: 這就是了!長期失眠的話,隔天不要補眠,重點是養成固定的習慣,幾點上床,幾點起床,不要因為假日,就想說睡久一點,或是隔天補眠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前一天不好睡,隔天補眠,只會有兩個結果:一個是睡著,一個是睡不著!
1. 假設補眠睡著了,那當天晚上一定不好睡!因為白天已經睡太多了,晚上就不容易有睡意!
2. 假設補眠還是睡不著,那麼心理就會更慌了!「完蛋了,我前一天沒睡好,結果補眠也睡不著,這是怎麼了?我今天晚上會不會還是睡不著!」

睡眠,是一個習慣,在固定的時候睡,固定的時候起床。
如果沒有辦法這樣做,可以靠其他非藥物的方式,以及藥物的協助。
非藥物的方式,最常見的就是腹式呼吸,可以在google上搜尋,或是點選連結
藥物的目的,是讓你可以重新養成這樣的習慣,當習慣養成後,就可以在與醫師討論之下,逐步減少藥物。

2025年3月10日

診間問答:第3集 我沒有憂鬱症為何要吃抗憂鬱藥?

通常在開立藥物之後,都會說明有幾種藥物,以及每個藥物的作用。不過,有時候個案在拿到藥物之後,還是會產生一些疑問,或是偶而時間比較趕,比較沒有說明得那麼清楚,個案拿到藥物之後還是會進來問。

對談內容如下:(C代表個案,Dr代表醫師)
C: 醫生我沒有憂鬱症,需要吃抗憂鬱藥物嗎?
Dr: 你是屬於焦慮症啊。
C: 那為何要吃抗憂鬱藥物?
Dr: 同時有開給你幾種藥物,其中抗焦慮藥物,比較屬於『治標』的,你會覺得有吃有效,沒吃沒效,而一天一顆的這種藥物(就是個案所說的抗憂鬱藥),是屬於『治本』的,你可能剛吃不會覺得有差別,慢慢的你就變得比較不容易焦慮了。
C: 那我可不可以沒有焦慮的時候就不要吃?
Dr: 建議你一開始都是要服用,等經過一段時間之後,會先慢慢的調整『治標』的那種藥物,而『治本』的那個藥物,就要維持比較久的時間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在學理上,目前很多抗憂鬱藥屬於SSRI(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)或是SNRI(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)。目前針對焦慮症的治療,這類的藥物目前是屬於第一線治療焦慮症的首選藥物,像是在美國,比較不希望開立一般的抗焦慮藥物(通常是俗稱的鎮靜劑,成份是Benzodiazepine),而希望以SSRI或是SNRI為主。

比較起來,一般的抗焦慮藥物,屬於有吃有效、沒吃沒效的藥物,部分個案可能在更焦慮的時候,自行增加藥物的劑量,因此就會變成越吃越多的情形。
而像是SSRI或是SNRI,一開始吃不會有立即的效果,但是經過一至二週,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慢慢改變,療效才會出來。所以,也是屬於抗焦慮藥的一種。只是一開始的時候,這類的藥物是用於治療憂鬱症的,才會變成歸類到抗憂鬱藥。

平時一開始我會兩者都開立,一方面鎮靜類的抗焦慮藥物,達到馬上的效果,另一方面強調服用SSRI或是SNRI長期的效果;到了相當的時間之後,再慢慢調降鎮靜類的抗焦慮藥物,維持SSRI或是SNRI的使用。

PS: 鎮靜類抗焦慮藥物,吃了不見得就會昏昏的,因為有不同效力的藥物;可以針對個別的藥物特性,開給不同焦慮程度的個案,而可以達到不會昏睡,也不會四肢無力的『鎮靜劑』。───所以,別被它的名字給誤導了!

2025年3月4日

診間問答:第2集 可不可以不要吃藥?

C:代表個案
Dr:代表醫師
經過一段時間的詢問病史之後,到了討論治療的時候
C:可不可以不要吃藥?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基本上,在精神科的治療中,大體上分成非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
臨床研究結果大多顯示藥物治療合併非藥物治療,效果較為立即與顯著
有些種類的疾病,藥物治療占絕大部分比例
通常會有這樣的對話:
Dr:你這樣情緒低落的情形,已經持續有一年多了吧
C:嗯(點頭狀)
Dr:我想,這一年多來,你應該已經嘗試很多種非藥物的方式
C:是啊,可是還是沒辦法,我還是會一直往負面的方向想
Dr:你走進來,想必就是這些非藥物的方式已經無法處理了,所以才想要來就診
C:對啊,兩個月前曾經去一家醫院看,醫師也是建議我要吃藥,但是我還是不想吃
Dr:所以啊,要不要試試看合併藥物治療的方式?
C:那豈不是變成依賴藥物了?以後會不會變成不吃藥不行?
Dr:以你現在的情形,某種程度是必須依賴藥物沒錯!

就好像到了圖書館,高高的書櫃上有一本書,你要拿下來看。你可以不可以自己拿得到?可以,但是我想要經過很辛苦的努力。如果有一個梯子,是不是容易多了!
藥物治療,就像是那個梯子一樣,讓你比較容易到達那個程度,但是最終還是需要你自己出手拿。所以,你並不是完全依賴藥物;而是有了藥物的協助,你更能夠發揮自己改善的力量。

以後會不會一直都是需要吃藥?就看你改變的情形!如果你一直維持相同的生活方式、思考習慣,那情況沒有改變,當然必須藥物來協助你。

但是─────
如果你能夠在藥物的幫忙下,發揮自己的能力,而做一些改變,就有可能逐漸減少藥物,不過,那要到那個時候,與醫師共同討論。

PS:常常有憂鬱症的個案,在接受藥物治療1-2週後,會報告本身負面情緒減少,比較不會一直鑽牛角尖。

2025年2月28日

診間問答:第1集 安眠藥 vs. 助眠劑


C:代表個案
Dr:代表醫師

經過一段時間的詢問病史之後,到了討論藥物的時候,個案需要幫助睡眠的藥物
C:我不要吃安眠藥!有沒有”助眠劑”?
Dr:有怎樣的差別嗎?
C:網路上說吃安眠藥會上癮,而吃助眠劑才不會上癮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基本上,在醫學的名詞中,沒有所謂安眠藥或是助眠劑的差別
醫學的專有名詞都叫做Hypnotics,就看怎麼翻譯

如果個案是關係已經建立得蠻好的,我就會用下列的對話
Dr:假如有一天,你有了高血壓需要吃藥,那你希望醫師開抗高血壓的藥物?還是糖尿病的藥物?
C:我有高血壓的話,當然是吃抗高血壓的藥物啊。
Dr:是啊!而目前你有睡眠的問題,當然就是開睡眠的藥物給你,也就是俗稱的安眠藥。
C:可是,人家都說吃安眠藥物會上癮?
Dr:有些人喝酒會上癮,有些人不會。那你覺得是人的因素還是酒的因素?所以,上癮的是人,不是安眠藥物。如果你完全依照醫師指示服用,而不因為有1、2天睡不著,或是擔心睡不著而多吃藥,我想就不用擔心上癮的問題。
、、、、、、、、

PS:很多失眠的問題,背後有很多其他的因素,例如:焦慮、憂鬱、、、、等,則不在此對話想要表達的內容。

2021年1月6日

免費C型肝炎篩檢、轉介治療

C肝有藥醫、健保給付

幾年前C型肝炎治療藥物進入台灣,那時候是自費的,當時完成一個療程需要大約100萬元。現在,更新的藥物出來,而且健保給付,不用到醫院,只要在腸胃專門診所連續就診服藥+追蹤,就可以根治C肝!

診所特別跟天一胃腸肝膽專科診所合作,提供『免費』篩檢的服務,名額有限,流程如下:

參與條件:診所就診病患或家屬,『沒有』接受過C型肝炎檢測或治療

流程:
1. 就診結束時,告知櫃台,你想抽血檢驗是否有C型肝炎,了解是否適合接受治療。
2. 櫃台會給你一張小卡片,上面有天一腸胃肝膽專科的住址,以及門診表。
3. 攜帶健保卡、該張小卡,按照卡片上的門診時間過去抽血。『免費』『免空腹』
4. 如果可能符合C型肝炎治療資格,天一診所會聯繫你回去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,以及追蹤治療!

根除C型肝炎、一起來努力!




2020年11月13日

憂鬱症治療指南

憂鬱症治療指南
希望對罹患憂鬱症的個案、家屬,能夠有所幫助
感謝台灣憂鬱症協會翻譯、施維雅藥廠協助印製







2020年8月7日

診間問答:第8集 「這藥物有什麼副作用?」

<<初診>>

個案經過問診、討論治療計畫,同意接受藥物治療。在開立藥物後,告知有哪些藥物、每個藥物的服法、作用、以及可能的副作用,經過一週後回診。

<<複診>>

詢問這週的情緒狀態、一般生活,還有有無身體不適應藥物之情形,列舉了一些情形,個案表示都還好,最後準備結束此次診察。

Dr:還有什麼問題要問?

C:這藥物有什麼副作用?

Dr:剛剛詢問你的反應,似乎一切都還蠻適應的,應該是還好。

C:可是聽人家都說吃精神科的藥物會有副作用、、、、

(恕刪)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每一種藥物進入體內,都可能產生我們不想要的作用,就是一般稱的『副作用』。

在藥物上市前,會進行相關的研究、實驗,在那麼多受試者中曾經出現的副作用,『幾乎』都要列出來。在目前的規定下,藥袋外面必須註明很多訊息,包含『可能』的副作用。

正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反應不一,所以曾經出現在別人身上的副作用,不見得會在自己身上出現;而且,列舉的副作用是『可能』有一些比例的個案出現,並非全部。

有些個案較為敏感、焦慮、受暗示性高,常常會因為未出現的副作用而延誤了治療的時機,這是很可惜的。

所以,像是上述的對話,有時候我會這樣回答:
「重點不在於藥物有什麼副作用,而在於『你』有什麼副作用!」

每個個案都是獨立的個體,獨立的反應,醫師會針對你的狀況做個別的評估

2020年8月6日

診間問答:第7集 肯定自己

個案表示這段時間大部分都還不錯,就是有一次,有件事情被誤會了,自己一直鑽牛角尖地想,越想心情越鬱卒;後來對方打電話過來,告知沒事了,自己才放鬆了。

C:我都需要人家來肯定自己,這樣才不會亂想!
Dr:那個人可不可以是自己?

個案沉默了半分鐘、、、、、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我們常常都需要別人的肯定。
如果自己都不肯定自己了,那如何獲得別人的肯定?!
自我肯定,也是增強自信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!

2018年9月22日

服用身心科藥物,請避免食用柚子、葡萄柚!


除了圖片中的藥物外,還有一些抗焦慮、憂鬱藥物,都會跟柚子、葡萄柚有交互作用,造成較強的副作用或是身體不適。
服用身心科藥物時,請避免食用柚子、葡萄柚!
(不是只有吃藥的那餐不能吃,而是整個都不能吃窩)